《謁鳴臯山三清殿文》赏析(外二篇) 作者:读书人
《謁鳴臯山三清殿文》(1)赏析(外二篇)
鶴鳴之山秀而雄兮,方壺(2)蓬萊此别宮兮,
雲旗羽輪飄乘風兮,烟消月出聞瑽瑢(3)兮,
哀此嵩民瘠而窮兮,維神之祐助歲功兮,
藥疾驅癘攘螟蟲兮,雨暘(4)以時沴(5)易豐兮,
桴鼓(6)不鳴囹圄空兮,爾夀爾昌曰農工兮,
何以報之愧於中兮,謁於靈宇嚴以恭兮,
神之惠我曷(7)其終。
注释:
(1)鸣皋山:即今九皋山。谒:拜见。文: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祭文)。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祭文出现于汉代。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这里三篇文,属于第二种——祈求降福。
(2)方壶:传说中神山名。一名方丈。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瑽瑢: (cōngróng)形容佩玉相撞的声音。
(4)旸:(yáng)本意是指日初升的意思,引申义是晴天。
(5)沴:(lì) 旧谓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6)桴鼓:(fú gǔ)战鼓。
(7)曷:hé 何,什么,怎么。
译文:
鹤鸣山啊清秀而雄壮,就像传说中的方壶蓬莱神山一样。
彩云间旌旗飘扬神仙乘着车子乘风而来,
云烟消散明月初升隐隐约约听见佩玉相撞的声响。
悲哀嵩州的民众多病又贫穷啊,只有靠神的佑护帮助才能生长。
医治病疾驱除瘟疫消灭虫害啊,阴晴按照节令改变灾害赐予粮食满仓。
消除争斗战鼓不响监狱空荡荡啊,农民和做工人健康长寿生意盛昌。
用什么来报答心中的愧疚啊,到这里恭敬地参拜祈祷上苍。
神的恩惠我永世不忘。
《謁木門義應侯廟文》(1)赏析
撮土之山,勺水之淵,苟利於人,有神司焉。况於嵩,高卓瑋(2)拔,出倫類(3),出風雨,見怪物,而合於先王之典禮者耶。維神血食此邦,著於前代,靈蹟昭昭,攘凶拯害,其式遵故典,敢修禮謁永?維靈德常祐斯民,則民之事神,其孰敢怠?
注释:(1)木门:今崖口山。义应侯:宋哲宗对崖口的封号。
(2)瑋(wěi):美好。(3)倫類:人伦道德之理。
译文:
小小的土山,浅浅的水潭,如果对人们有益,肯定有神在照管。何况在嵩州这里,青崖高峻挺拔,产生人伦道德之理,时降和风瑞雨,出现奇异事物,因此符合先前帝王制定的封赠祭奠礼仪。这些神灵在嵩州享受祭祀,在前代就很著名,有明明白白的胜迹,驱除凶险拯救受灾的人们,祭祀的仪式遵照过去的典章,岂敢修改而不长期参拜?神灵大德时常佑护这里的民众,那么民众祭祀神灵,有谁敢懈怠呢?
《謁三塗龍祠文》赏析
三塗之險,實險而奇,創立峩峩(2),帶以長伊,其險伊何,有神司之,神有靈蹟,邦人所祗(3),噫風震霆,騰雲擴霓,驕陽以祛,膏澤以施,拯溺攘(4)凶,庇荫嘉秠(5),開闔變化,其功孰窺,我民報事,豈有斁(6)思,爰卜其吉,蚤駕以馳,爰(7)肅我躬,爰謁靈祠,爰求民瘼(8),匪禱我私,爰以薦(9)神,神其歆(10)之。
注释:(1)三涂:三涂山,在当时治所西南。龙祠:龙王庙。
(2)峩(é):同峨。(3)祗(zhī):恭敬。(4)攘:排除。
(5)秠(pī)古书上说的一种黑黍,一壳二米。
(6)斁(yì):厌倦;懈怠;厌弃。(7)爰(yuán):于是。
(8)瘼(mò):病,疾苦。(9)薦(jiàn):荐。
(10)歆(xīn):. 喜爱,羡慕.
译文:
三涂山险峻,真的又险又奇。巍峨高高挺立,山下长带子一般的伊水。这里的奇险从何时开始?有神灵管辖。神灵有灵验的事迹,是嵩州的人民敬仰的原因。有大风有雷霆,彩云升腾虹霓扩展,驱除炎热的太阳,普降润物的好雨。拯救沉迷的生灵排除凶险的灾害。庇护保佑有好庄稼长成。像这样的开启闭合神奇的变化,这里边的功果谁能了解。属下的民众报告的事情,我岂敢有懈怠的思想,于是就选择良辰吉日,早早地驾车飞驰而来,于是严肃地打躬,恭敬地参拜龙祠,于是求告神灵免除民众的疾苦,不是我私意的祈祷,于是将民众的诚意推举给神灵,神灵也会很高兴的。
赏析:《謁鳴臯山三清殿文》《謁木門義應侯廟文》《謁三塗龍祠文》体裁相同,都是拜谒神灵祈祷保佑的祭文。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三处神灵当时应该在嵩州地面上是颇有名气的。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官民信仰宗教,膜拜神灵祈求佑护,十分普遍。充分显示出面对自然灾害,人们的无奈和畏惧,认为神灵主宰万物,支配尘世,思想深受禁锢的社会现实。
王沂作为嵩州同知,或许分管这项工作,或许受知州委托,任职期间,三次率众祭祀神灵,虔诚有加。足见其可贵的惜民爱民之心,祈祷五谷丰登,百姓安乐。
三篇祭文措辞文采斐然,语气诚恳,歌功颂德中不忘初衷,不失为文质彬彬的应用公文。
20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