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陈佑华
陈佑华是我们班级的“小不点儿”,和马娟娟并列为“微型种子”,他的长相和笑容都有点像潘长江,尤其是他的发型和走路时左右摇摆的样子,还有他甜美的歌声和潘长江也很相似,他个不高,大概只有1米65,却胖胖的,满脸的堆笑,牙齿洁白还宽大,就像一根根石灰柱子一样。说起他,完全二个字就可以表明一切,那就是“洒脱”,在班上,他最洒脱,做人洒脱、生活洒脱、说话洒脱、衣着装扮也洒脱。他像天马行空的悟空,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你看,他穿上衣从不喜欢系扣子,穿运动鞋时爱把鞋带绑在腿上,一年四季还喜欢带护腕,除了冬天,他都喜爱戴一个和他的脸差不多大的墨色眼镜,像黑社会的“老大”,不过,他可不是近视眼,完全是为了装“酷”。
陈佑华思维简单,做人简单,心无杂念,有时像个刚刚入校门的初中生,极容易相处。他是模仿和逗乐的高手,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模仿罗丹的雕塑《沉思者》的造型,还有其他各类雕塑和现实人物的模样,比如模仿赵全霞的舞台表演,比如模仿学校的食堂师傅打菜,比如模仿模特儿走猫步,比如模仿《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比如模仿戏剧里的奶油小生和黑脸包拯,比如模仿解放军站岗,比如模仿我们的数学老师……甚至连屠夫杀猪的系列动作、清早公鸡的打鸣和山羊出笼的摇摇摆摆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他的艺术细胞很浓,总是能够把一些在别人看来很随意的物件搭配得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给人以美和醉的享受。他的经典装扮让人联想到一个铁的道理,人的外表虽是天生的,可后天的打扮和掩饰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形象,甚至能提高一个人的品味。我们也时时在想,假如她是个贤淑般的女孩子,不管美丑,但一定是个很有品位和招人怜爱的好女子。
陈佑华头脑相当发达,遇事能够很及时、准确地应对和转弯,他的功课也很优秀,尤其喜欢英语,时常见他和周蓝一起切磋英语语法和口语,两人还试着用英语吵架,吵到最后,我们谁也听不懂,他俩却会意的一笑了之。可他最怕上数学课,他讨厌那些冰冷的数学符号和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教我们数学的高老师却偏偏独喜欢他,甚至多次在班级公开表示希望陈佑华能够做他的干儿子,为了讨好陈佑华,他还给陈佑华买了几件衣服和鞋子以示诚意,还有一辆魅力十足的山地自行车,在当时,那辆自行车简直和飞机一般稀罕。聪明的陈佑华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在我们看来,他和高老师的关系很复杂,是师生、是忘年交、也是父子,不过,他对高老师的确很好,有一次,高老师因为肺炎住院,他自告奋勇去医院照顾了他三个多礼拜,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从不嫌弃。因为这,我们就知道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高老师时常在课堂上刻意喊他回答问题,多数他是答不上来的,这时,他就会小心翼翼地走出课桌,来到小组中间,摆出“沉思者”的苦恼,有时也模仿高老师上课时的经典动作,引得全班人哄堂大笑,倒是高老师胸怀大爱,性情开阔,也数次在他的搞笑中对他无可奈何地叹气,一遍遍地调侃他说,“你呀!真乃孺子不可教也!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呦?”虽然他三番五次在数学课上“捣乱”,但高老师并不讨厌他,陈佑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也没有一次受到影响。
在班上的男生中,陈佑华最干净、做事最利索,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搞得那么时髦,不像有些男生那样邋里邋遢,人家几乎是所有的衣服一个色调,而他的服装却是五颜六色,光彩照人。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把自己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放在自己的床边。我们许多男生对他的穿着和嗲声嗲气的语言很不服气,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感觉他缺少男子汉气概,像个贾宝玉,尤其是史春天,人前人后都喊他“娘娘腔”、“现代李莲英”和“永远长不大的小男人”,还经常联合大家藏起他的围巾、眼镜和帽子,用来敲诈他的饼干,而他从不计较,总能顺应大家的民意。不过,他心肠好,人缘好,为人刚正,还喜欢默默无闻地帮助人。
在男生中,他的装饰品也最多,感情最丰富,他有点像个热恋中的女孩子,甚至时常莫名其妙地多愁善感,为了书上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还会黯然神伤,有一次,孙老师在给我们讲《窦娥冤》的时候,讲到窦娥的父亲在灯下看卷宗那段,随着查小静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孙老师的娓娓道来,陈佑华竟然在课堂哭得像个泪人,他的泣不成声让班级同学不知所措,以至于老师不得不三次停下课安慰他。他最喜欢听的歌曲是《闪闪的红星》里的《映山红》,每一次听到这首歌,再联想到电影里潘冬子的母亲被敌人活活烧死的镜头,他都会一次次的泪如雨下。正因为这样,不少女生暗地里都叫他“甜甜蜜蜜宝玉哥哥”,他的光辉形象也因为那次的眼泪在同学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在班上,陈佑华似乎很得宠,男同学敬佩他的“善”和“诚”,敬佩他的执著,敬佩他的“男人”;女同学喜欢他的“酷”和“帅”,喜欢他的随意,喜欢他的多情和时时流淌的眼泪。黄木木和张毅就给他写过不少缠缠绵绵的情书,尤其是张毅,她在别人面前是坚不可摧的女汉子,但在他面前却是柔情似水的乖巧女。美术系还有一个叫盛雅芝的小师妹,动不动就跑来找他,给他买衣服,买运动鞋,买围巾,卖领带,甚至连袜子和口罩都买,当然,买的最多的是眼镜。不过,他可不相信学校里的爱情,对于李思金的所作所为,他不知道规劝过多少次,陈佑华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校里没有真爱情,只有同学情,那是学习的地方,与其花这些时间去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爱情,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多学点真本领。如此看来,他倒是一个头脑特别清醒的智者。
如今,在班级的男同学中,他的幸福指数算是很高的,他的工作顺心如意,娶的老婆美如天仙,和李萍、时涛、高倩、徐芳、邓华华、黄俊俊等人一样,生活过的称心如意。他的甜蜜生活,来自于他的装“酷”,他的努力,他的与世无争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来自于他满满的爱心……
毕业后,他去了南京一所重点中学,虽然他是中文系毕业,却改行做了英语老师,这也和他最初的理想相吻合。当时,他的岳父就是那所学校的校长,校长和孙浩文老师很熟悉,陈佑华也是得到了孙老师的推荐才去的,他的岳母是区教育局的副书记,陈佑华的爱人和他一样,也是学校的老师,不过是很前卫的音乐老师。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再加上陈佑华的机智、聪明、踏实、时髦等满身的优点,你说他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在学校,陈佑华专门教高中,还是连续多年的优秀班主任,在学校,就是因为他的“装酷”和“心善”,才有了学生对他的极力崇拜,他是个开心、快乐、简单并积极进取的老师,和所有的学生都称兄道弟,他把努力、拼搏、时髦、现代、文明、快乐、简单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哲理带给了他的学生,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家似乎在很短的时间觉醒了,原来,老师不应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可以像他这样;原来,生活可以像他这样过……他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是他的“跟屁虫”,在班上,他这个“孩子王”就像齐天大圣一样,有绝对的权威和影响,他的一颦一眉都会迅速在同学间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在班上,他几乎是说一不二!多年来,他所教的班级在每年的高考中都能够在全省名列前茅,短短的几年,校长和他的女儿同时爱上了这个其貌不扬、却非凡无比的时代青年,校长不止一次在教师会上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把我这个女婿引进到了学校,因为他从本质上改变了我们的全部和灵魂。”他的爱人就是因为他的“酷”才决意死心塌地嫁给他的。听说,他们在恋爱的时候,是他爱人执意追求他的,而且当时的竞争相当残酷,因为同时追求陈佑华的有好几位,她们都是学校的老师,学识相当,家庭相当,长相和年龄相当。他的爱人叫陈洁仪,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与陈佑华同年分配到这所学校,虽然她只教音乐,但俩人同教一个班,在学校里,她的父亲又是校长,母亲是书记,陈洁仪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优势,而陈佑华家在外乡,生活无助,处处得到陈洁仪一家的照顾,她是先搞定了陈佑华的生活,然后再发动全校的力量,最后才拿下了他整个人。
陈佑华的到来,似乎在一夜间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变了学校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的文化和理念,改变了校风、学风和班风……年轻的、年老的,纷纷效仿起陈佑华来。一时间,人们爱美了,学会微笑了,想着化妆了,也懂得如何在工作之余去追求美,去享受生活。老校长和他的女儿一样,很前卫,他也正是看中了陈佑华身上焕发出的青春和活力,才请总务主任和孙老师出面,最终说成了这门亲事,陈佑华老家在农村,他家兄妹好几个,婚前婚后,父母都不能来城里照顾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岳父和岳母张罗,结婚后的第三年,他们就生了一个胖儿子,因为他们俩同姓,竟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陈和陈,那是一个很怪异的名字。陈洁仪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结婚后的她对公公和婆婆也是百般孝敬,每年的寒暑假,他们一家三口都要去农村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在农村,她和婆婆形影不离,陪着老人一起去塘边洗衣,一起去园子里摘菜做饭,一起去小商店买油盐酱醋,一起去镇里买鞋买袜……婆婆知道儿媳妇最爱吃鸡,每年都放养好多山鸡等候儿媳和孙子的归来,回城的时候,还把汽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城里,有他们的家;乡下,有他们的床,这种有滋有味的城乡结合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情趣。
如今,陈佑华的岳父和岳母已经退休,在家享受着天伦之乐,陈佑华升迁为学校的副校长兼总务主任,不过,无论怎样忙忙碌碌,他都坚持带一个班的教学,坚持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一定是他最大的快乐。陈洁仪早就从学校辞职,现在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财务总监,一家人的生活幸福无比,虽然他们家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但一家五口,四人都拿钱,而且工资都很高,家里的生活衣食无忧,平日里,家里的伙食都交给保姆打理,保姆原来是学校的生活老师,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退休后,被他们请到自家来。保姆不但很贤惠,很干净,很厚道,还烧得一手好饭菜。保姆到他们家已近十年了,十年来,他们早就融为一体,依然成为亲亲热热的一家人。早晨,二位老人和保姆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午后,三人一起喝点茶,还打一会儿牌;晚饭后,保姆陪着二位老人去小区散散步,锻炼回来,一起看一会儿电视,岳父的眼睛不好,但依然很关心国家大事,陈佑华时常给岳父读书读报,一份《参考消息》,他要和岳父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分享……即使二位老人去乡下走亲戚,保姆也紧随其后,寸步不离。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当初一味玩“酷”的陈佑华也人到中年,不过,他依然是那么的酷,酷得稳重,酷得含蓄,酷得潇洒……
在学校的时候,陈佑华和王斌就是很要好的朋友,毕业后,俩人一直保持着频率最高的联系,王斌的一切动向,陈佑华是一清二楚,他也从王斌的身上得到了许多人生启迪。周末的时候,陈佑华总喜欢带着陈洁仪和他的孩子去市里的敬老院,去民工子弟小学,他们时常在那里做一天的义工。对于他的做法,他的爱人和岳父、岳母也积极响应,全员参与。
这一项伟大的壮举,他和他的爱人已经坚持了10年,那种场面,有些让人感动;那种场面,有些催人泪下。
你看,天刚刚亮,陈佑华就开着他的商务车,带上他们一家几口,甚至保姆也齐装上阵,浩浩荡荡地开往敬老院,他们会带上几大包的食品和物品捐给那些孤寡老人,还时常给老人们送些香气扑鼻的鲜花和刚刚买的新衣,然后在那里干一天活,别看他们家平时的生活都由保姆把持着,可到了敬老院,每个人都是脱下衣服能扛麻袋、卷起袖子就干粗活的大劳力。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个个累得精疲力尽,走出敬老院,几个人就在对面的小饭馆里点上三五个对口的小菜,有时候,他们还会叫上敬老院里熟悉的工作人员一起用餐,陈佑华和他的老岳父总喜欢要上一瓶白酒,几个人边喝边聊,边聊边喝,酒足饭饱后,陈洁仪又开着车把一家人拉回家,分别洗澡睡觉。那一天,他们一家是真正的累,并快乐着……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方式,还得到了学校不少老师和社会人士的赞许,大家纷纷仿效,一时间,爱心涌动,社会的正能量不断在增强,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正在南京延续着……
其实,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很精致的生活,精致得完美无缺;这样的人生,也是很醉意的人生,醉意得无法比拟。
我们都说,陈佑华的一家,是感情最丰满的一家,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家,也是最让人向往和羡慕的一家,因为他们一家很好地把握了现在,常常使别人过快乐、幸福的日子,他们自己也必定很快乐、很幸福,他们也会获得永恒的心安!
陈佑华,祝愿你永远快乐!永远洒脱!
小说封面

作者:黄宏宣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引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这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的一句话,这句不朽的经典已被众人所广泛认可和传颂。
岁月悠悠几人愁,滚滚长江天地流;何不挥毫写人生,今生今世无所忧。时间真是一把最无情、最公正的利剑,她会把人们存放在心底多年的情感和奢望毫不留情地割断!也可以把所有人都刺得遍体鳞伤!三十年前,也就是从1984年的秋季开始,我们有缘成为京都师范大学的同班同学,班上原来有50位同学,50张不同的笑脸,50个不一样性格的小人物,大家在我们的班主任孙浩文老师的带领下,浪漫、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了四年,那四年,我们疯疯傻傻;那四年,我们亲如一家;那四年,有我们太多、太美的记忆;那四年,足以让我们终身难忘。
1988年的毕业晚会上,大家泪眼涟涟,依依不舍,最后相互承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每一个整十年,不管大家身在何方,官居何位,也不管大家心境如何,家庭怎样,都是我们再聚首的日子!可是,十年,我们没有;二十年,我们也没有……
三十年快要过去了,如今,我们已有50个不同的家庭,有50个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不一样的家庭故事……在这些多彩斑斓的故事中,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精彩无限;有的悲壮哀凉、有的尽放欢颜;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悄然落泪……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回顾我们50位同学毕业后三十年间的蹉跎岁月,让人感叹和珍惜的总是那么多!那么深!那么久!多得无从统计,深得难以衡量,久得难以忘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千多年前的高适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我们班上的那些“知己”和“君”呢?如今,他们都在哪儿?他们过的好吗?
三十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很短,真的是很短!短得可以不去计较,短得也可以随手丢弃,可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让人不舍得忘记,更不愿意轻易割舍,因为她几乎占据到一个正常人生命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异常重要的三分之一。
三十年前,丁有志就是学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也是我们八八(1)班的宣传委员兼“跑腿员”,那时候,他专门负责校学生处的宣传和联络工作。在学校,他的活动指数和人气指数始终超旺,跳蚤似的身影在校园中穿梭的频率也最高,当然,他还是我们老班孙老师最得力、也最信得过的助手之一。不过,最近,丁有志真有点烦,烦得茶饭不香,烦得彻夜难眠,烦得抓耳挠腮……因为大学毕业将近三十年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彼此的承诺,可眼看三十年都要过去了,全班50位同学还没有集体团聚过!虽然彼此间也时有小范围的相聚,可那都是寥若晨星,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是孙老师结婚的时候,也只有一半多的人前来参加,这是他做宣传委员留下的最大遗憾,看到其他班级的校友经常聚会、喝酒、结伴郊游,就像亲兄妹一样团结,丁有志的心里时常有些莫名的失落,甚至还伴有太多的伤感——强烈的、刺心的那种伤感!他盼望着有那么一天,班级50名同学一个不落地聚在一起,大家喝酒、聊天、叙旧……如果能重新拾起那段已经丢失多年的情感,该有多好!
古人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可他就是放不下当初相互间的那一句承诺,他在盼望着,时时刻刻在盼望着……什么时候,我们再重新圆梦母校?圆梦在八八(1)班那间低矮还有些潮湿的教室里?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深圳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你有一封信》突然间在深深地感动着他,电视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了寻找失散62年的同桌,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来,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他们终于得以重逢,虽然他们的相聚来得晚了一点,可还是圆了他心中62年的梦。望着舞台上那62年后深情的拥抱和在场观众的真情祝愿,丁有志竟然一次次的泪如溪流。
三十年,就这样悄然过去了,如今,我们八八(1)班的同学都在哪儿呢?他们过的还好吗?他们还会像当初一样心无杂念、无拘无束、笑口常开吗?他们还健健康康吗?他们是不是已经被岁月催促的容颜已老?他们的脸上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会心的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神情?他们还记得当初许下的承诺吗?三十年了,他们的模样还是那么的清晰可见吗?他们洒脱、滑稽、可爱、单纯的风采还依旧存在吗?不会的,三十年过去了,许多人的头发该白了吧?牙齿是不是已换成假的?有些女生快退休了吧?他们是否还能记得三十年前的同班同学和大学里教过他们的老师……
无情的时间在飞翔,激动的心儿在荡漾!期盼中的聚会何时才会到来?他的内心一直在深深地渴望!渴望着喜从天降!渴望着天明一睁眼就能见到久别的同学和老师!
伴随着一曲《迟来的爱》的音乐,丁有志极不情愿地和衣进入了梦乡。朦朦胧胧中,他突然接到班主任孙浩文老师的电话,说有要事相商,让他火速去他办公室报道。起先,真以为自己在做梦,用手弹了几下脑瓜崩,并回拨个电话给孙老师,才发现一切都是真的。放下电话,他立刻翻身下床,飞奔到老师的办公室,一看,班长陶海生也在,看着海生杯中满满、却淡淡的茶叶,他知道老师和班长已经等了他很久。老师起身亲自为他泡了一杯上好的铁观音,坐定后,孙老师拉着他的双手,告诉他说,想要请他和陶海生再度出山,搞一个以“三十年了,你还好吗?”为主题的同学聚会,商谈中,年近花甲的老班声音突然有点激动!有些颤抖!还有些眼泪婆娑!他说他也是受了87年版《红楼梦》剧组的演员一起团聚的影响和感悟,看到演员陈晓旭的不幸离世,联想到自己的学生宋长松的辛酸遭遇,突然间自己独自感叹,人生苦短!很多的事情如果再不马上去做,就怕以后真的没有机会了;老班还说他这几天一直都在失眠,他从教30年了,最想看的、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想得夜不能寐,想得望眼欲穿。
拉着丁有志和陶海生,孙老师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当年的集体照和宋长松的单人照,老师陡然落泪。最后,孙老师还义正词严地给他俩下达了死命令:三个月之内,必须把50个人的所有信息搞得清清楚楚,和每人至少保持十次以上的通话记录并逐一落实到位;定好饭店、宾馆和活动流程。最后,多情善感的孙老师是大声吟唱着《同桌的你》送他们二人离开的。
走出恩师的办公室,望着熟悉的学校路灯和大门,丁有志和陶海生竟然相拥着在梧桐树下倏然落泪了,那滴滴滚落的泪珠引得不少学弟学妹们纷纷止足观望。不知详情的路人只看到两个大男人深情的拥抱和不曾停止的眼泪,哪里懂得他们内心三十年的期盼和真情?是呀,四年间堆积的情感,换来了三十年的牵挂,不是说可以随手丢弃的!他们俩的心境和老师一样,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思念,一样的怀旧!一样的对过去的情怀依依不舍!
而在此时此刻,班上其他人是不是也都和他们一样的情节呢?也许是,也许不是!
连续失眠了好多天以后,丁有志和陶海生又坐在了一起,他们拿着那张早已经发黄的集体照,逐一回味过去,回味着同学们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们想知道,这么多年了,谁的脑海里还在反反复复回想着那些曾经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他们清晰可见的影子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在俩人的眼前一一闪过,三十年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年轻、天真和充满朝气;当初,他们是那么的青春靓丽、血气方刚和充满霸气,如今,他们都在哪儿呢?他们过的还好吗?他们的人生和家庭还都顺利吗?三十年的时光磨砺,他们是依然心潮澎湃?还是早就心静如水?他们是否还记得我们的老师、记得自己的同桌和另外49位同学的模样?他们是否还时常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趣闻异事?说着,想着,丁有志和陶海生不禁有些紧张和害怕起来!想着,说着,他俩的眼泪不知何时又顺着脸颊悄悄地流淌下来,像条情意绵绵的小溪,一直滑落到地板上,他俩想念那些同学,想念已经去世的宋长松,可又害怕见到他们,这种矛盾又复杂的心境竟然把他俩折磨得苦不堪言!三十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更何况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三十年!
躺在沙发里,《同桌的你》的音乐再一次缓缓响起,丁有志和班长拿着班级的集体照反反复复地对照着,一个一个地辨认着他们的名字,回忆着他们的影子,追寻着他们的故事,慢慢地,50个人的形象就像昨日刚刚翻过去的旧日历,历历在目;慢慢地,那50张模糊的笑脸清晰可见,如今呢?如今的他们……他们……丁有志对他们一一作了丰富的想象和猜测?
这三个月,老班和丁有志马不停蹄;这三个月,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是累并快乐着……
让老班和丁有志欣慰的是,这次三十年后的首次大联欢,所有的同学一个不落地都来了。原定于三天的聚会却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一个多礼拜,大家还是不愿意散去。三十年的人生洗礼,无情的沧桑岁月似乎变得有一点苍老,尽管他们个个都精心包装了自己,都想追求这次聚会的精彩亮相和最完美无缺,为了30年后这次特殊的聚会,所有的人也都义无反顾地抛弃了“随意”二字,都想把自己最光艳、最唯美、最煽情的一面展示在同学中间,可他们都已人到中年,个个都改变了模样,变得不再年轻,变得千奇百怪;他们脸上的皱纹明显多了,无拘无束的笑声却少了;经历的苍伤和世事多了,快乐无邪的心境少了;人生的阅历多了,真诚可爱的童趣少了;内心的成熟多了,无拘无束的恶作剧少了……
走进酒店的那一刻,许多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惊异、甚至有些紧张的表情,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左顾右看,而后疾步冲向前,奔向欢迎横幅和电视大屏幕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先是紧紧握住那一双双似曾相识、却又很陌生的双手,第一句话说的好像都是“您是……您是……让我想想……不要急……让我想想……您是……不对……不对……不对……哦……对了!对了……我想起来了……想当初……还有……”等听完对方的解释,两人彼此刚刚分开的双手又很快就再一次相握起来,久久不愿意分开!即使是分开了,说到动情处,俩人的双手不自觉地又重新握在一起,两人的身体不自觉地又重新相拥在一起,那份纯真的情感真的是无以言表。那份感动,久未相见;那份感动,催人泪下;那份感动,又还能维持多久?
聚会的第一天上午,孙老师就说,想要特意安排大家上一堂特殊的人生课。时隔三十年了,我们当初那位年轻力壮的恩师也满头银发,已经即将退休。此时此刻,他还会给大家讲些什么呢?正当大家满脑疑惑时,可爱的老师把大家请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并让大家按照原来读书时的座位表依次坐好。遗憾的是我们的宋长松同学去世已二十多年了,幸运的是他的位置上并没有空着,坐的是他的前女友张蓉,而细心的孙老师执意把第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亲自端给了她,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感谢。接着,老师依次按照学号给他的每一位学生都泡了一杯好茶,这个动作,老师要坚持一个人完成,并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他说,今天,我想请大家看一场电影《新少林寺》。看电影之前,老师笑着对大家解释说:“这部电影大家也许看过,但可能没有看明白,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不过,是一堂人生励志课。大家可一定要做到专心致志!以前,我们上课都很民主,可以说话,也可以讨论,但今天不可以,请大家静心看完电影,看完后,我还有话要说!”
将近二个小时的电影很快结束,没想到,电影刚刚落幕,我们尊敬的孙老师就在荧幕上打了六个大字“放下!就是圆满!”站在讲台上,孙老师只简短地说,“莫管过去怎样,莫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今生依然无怨无憾,因为我们舞动的是不悔的青春!是我们心中满满的爱和永远不能更改的快乐!三十年过去了,我什么也不想再多解释了,三十年间,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个人也罢,所有的一切喜怒哀乐和恩恩怨怨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值得大家去精心封存!我只想让同学们彻彻底底放下!放下!就是圆满!放下内心所有的怨恨和阴霾,让完美的周围和世界处处聆听爱、音乐和微笑的芳香!”老师还请大家带着思考、带着感恩再一次看着“放下!就是圆满!”这六个字,每人必须看十分钟,所有的人什么话也不要说。十分钟后,他特意邀请我们的师母和他共同为我们演绎了一首经典名曲《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大街头,让阳光温暖凄凉的心头,蓝天高高好气候,山又明水又秀,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小巷口,让微风吹散胸中的烦忧,粉白墙里花开透,草如荫景如秀,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小河流,让流水冲去多年的离愁,有情人来到桥头,流水清鱼双游,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
对于孙老师的刻意安排,许多同学都开始泪眼溢涟,继而一下子明白了恩师和师母的用心良苦,歌唱到一半,大家便一起涌向了老师,几十个人的齐聚,几十双眼睛的交织,几十个思想的完美统一,统统奔向了老师的心坎里。还没有走出会议室,他所有的学生似乎已经读懂了老师的深情厚谊和用心良苦,老师在片刻间再次成了我们的中心轴,联想到自己三十年的经历和感悟,许多钢铁一般的男生都抱着恩师仰天长叹,更多的女同学却是泪如雨下!
是的,放下!就是圆满!是的,放下!就是圆满!
三十年了,那是我见过的最长久、最安静的一堂课!也是最精彩、最煽情的一堂课,而听课的都是一些年过五旬的壮年人。
那天的感叹和眼泪,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和深深回味!我们可爱的班主任,他永远最懂、最疼他的学生!他知道在三十年后,应该教给他的学生什么样的思想灵魂和生活方式!他更知道,三十年间的风风雨雨,他的学生该追求什么,该摒弃什么!
是的,放下!就是圆满!是的,放下!就是圆满!
眼泪,是老师送给我们最大的爱,是老师回馈给我们最大的礼物。那天,数我们孙老师的眼泪最多,他挨个握住张蓉和他的每一个学生,淅淅沥沥的眼泪始终没有停止,这是我们看见亲爱的孙老师再一次为了他的学生泪流满面。
三十年的期待,换来了一个星期的相聚,虽然大家的容颜依旧,但是,三十年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大家,让我们失去了很多青春和梦想,可我们也增添了许多的白发和皱纹,多了一些牵强的笑容,多了一些莫须有的礼仪和尊敬,更多了一些成熟、自信、风度……所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年轻,不再幼稚,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有的幸福甜蜜,有的悲惨凄凉……
三十年了,我们的同学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请看我们一一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