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是杭州人,和赵全霞是同乡,家就住在离钱塘江不远的地方,她是一个富家女,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美女,清秀、芳香、典雅、迷人、沉稳……读书的时候,她的皮肤就又白又嫩,白嫩得就像怀里的婴儿一般,用手轻轻一按,都能挤出水;她的眼神永远都是那么的幽雅、深邃,时时刻刻都是如此的传神;她的笑最甜美,微笑起来风情万种,美若天仙;她的指甲修长,细若乳笋;她的双腿健壮,美感十足;她头发飘逸,自有闭月羞花般之神奇;她比较清瘦,一米六七的大个头,体重只在九十五左右;她冰清玉洁,纯洁得就像一张白纸,又像喜马拉雅山顶峰的白雪;一年四季,高倩都喜欢穿丝袜和短裙,她的丝袜颜色不但多,还挺显眼、艳丽,到了夏天的时候,那一双双别具一格的丝袜总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清新和浪漫,甚至是爱与美的延续;她喜欢穿短裙,她的短裙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尤其是她那些别具一格的真皮短裙,性感、时髦,还带有一丝的霸气,好像听说都是她的母亲纯手工做的。
高倩和邢敏慧一样,说话的声音很小,比一个重病中的蚊子唱低音都大不了多少,她坐在班级的最中间,老师每次喊她回答问题,她都是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瘪了半天也蹦不出几个字,连前后的同学都听不清楚,老师更是急得跑到她的跟前,把耳朵紧紧贴着她的嘴,还踮起脚来半听半猜,教我们《语文基础知识》的米格老师就时常为她的低语急得一边跺脚一边高声呼叫,“我的个妈呀!你大声点!算我求你了!再大声点!”每到这时,全班人都一起跟着喊,“大点!再大点!”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时间久了,老师就不再提问她。
不过,高倩的成绩一直很好,每次都是学校一等奖奖学金的获得者,她的粉笔字和钢笔字都写的很棒,和毛瑜能有一比,一撇一捺都显得苍劲有力,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时候,为了练好钢笔字,她成捆、成箱买过田字格本;她的古典文学功底很厚实,还写有一手绝好的文章;她精通音律,尤其喜欢填词作曲;她喜欢唐诗,能把《唐诗三百首》背得信手捡来,不过,她更钟爱于李煜、柳永、辛弃疾、纳兰性德和李清照的词,她仿写的诗都是七律或者五律的旧体诗,写的文章也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有时候,研究半天才能勉强明白其中的寓意,也因为她特有的安静和难得服人的文学才华,我们都当面管她叫“高而静”,正好和俄国大作家高尔基是谐音。对于这个有趣的外号,她欣然接受,三十年了,我们还这么叫着。
在班级,高倩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她的的确确是个漂亮、优雅、善良而与世无争的好女孩,她就像放在讲台上的那一盆娇艳的鲜花,有了她,大家从不感到多余,只是多了一份安静、文雅、和谐、甚至是各位男生在女孩面前的矜持;没有她,也不觉得少些什么,但就是说不出的不协调,有些不习惯,就像穿上衣扣错了扣子一般,时间久了,内心时时的有点期盼,期盼她的从天而降,期盼她的音容笑貌,期盼她的窃窃私语和满腹经纶。其实,在她身上,还真找不出什么缺点,她是一副异常精美的山水画,只不过是贴在墙上的印刷品,天天欣赏,也就不觉得她的可贵和难以割舍。
高倩虽是班级最安静的女孩,不过,她也有疯狂得让人敬佩的时候,大学二年级那年,哲学系的几位老兄见我们班上的美女众多,总想找我们班级的女生谈恋爱,于是,他们天天有事没事就来骚扰我们的生活,弄得班上的女生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都接近崩溃,这让我们很为难,尤其是男生的面子都很难堪,大家不知道怎么去对付那些难缠的师兄,还不好意思和老师说,吵架吧,他们是哲学系的,我们派了几个大嘴巴也说不过他们;打吧,他们是师兄,我们又不敢轻易出手!气的班上几位时常遭殃的女生天天骂我们这些男子汉是独一无二的窝囊废!查小静、徐芳、张毅、文娜娜和刘花更是在班会课上数次奚落我们男同胞的软弱和无能,弄得我们男生很没面子,倒是王大权、张三皮和高翔三人去找过他们,差点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谁知道,一直文静的高倩却一鸣惊人,她悄悄请人做了三个巨大的白布横幅,横幅有近10米长,上面用红字写着“中文系厌恶哲学系所有的男混蛋!请远离八八(1)班!”,在周一上午九点的时候,她召集了班上十多个女生,把三个同样的横幅分别挂在校行政楼门口、哲学系的会议室和我们班级的正门,挂好之后,她又组织着一帮姐妹浩浩荡荡地冲到负责管理思想工作的秦副校长的办公室,希望副校长和哲学系给个交代,她们还威胁秦副校长说,“我们班的女生已经被那帮神经病逼疯了,如果三天内没有答复,就找校长,然后发动全校学生大罢课。”她们的“彪悍”和义举顿时在全校引起轩然大波,曾经受过骚扰的其他班级的女生也积极响应,一时间,校园内热闹非凡,年迈守旧的老校长慌忙责令秦副校长和哲学系的胡明主任来我班级调查,高倩非要点名道姓逼着一些师兄给我们班的女生道歉。从此以后,那几个“臭小子”再也没敢来骚扰过我们,而高倩的壮举立刻赢得了全校人对她的敬重和爱戴,她也因此获得了“师大第一烈女”的雅号。
读书时,高倩就喜欢打毛衣和刺绣,她有一个很漂亮的绣花箱,还是用沉香木做的,据说是她外婆留下的传家宝,里面的工具和绒线简直就是五花八门,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她绣的牡丹和鲤鱼肯定是天下一绝,牡丹旁边的蝴蝶翩翩起舞,神采飞扬,荷叶下的鲤鱼尽情地在碧波荡漾的水中穿梭玩耍,还有那些我们根本说不上名字的花儿,就像新鲜的一样,她的件件作品都美如临水照花,让人一看犹如鲜活的一般。我们都说她是一个纯洁无暇的天使,她很美,更会美,她会用各种服饰和装饰品来装扮自己的全身,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她的衣服还总是那样的新潮和时髦,那时候,我们班男生的衣服基本是同一个颜色——黑色,至多还有一些灰色,而她和程萍一样,却喜欢穿红绿相间的格子衫,还时常穿一条雪白色或者大红色的喇叭裤,高雅中透着难以描述的女性魅力,她的鞋跟细而长,特别是她的围巾和丝袜,总是变幻莫测,和她整个人镶嵌得完美无缺;还有她的短裙、旗袍和高领毛衣,春夏的时候,她那一件件迷一般的旗袍总是让所有人陶醉,她的装扮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多一点不行,少一点更不行,甚至是精妙绝伦,看到她的衣装,就联想到她的雍容、典雅和高贵。都说女人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都说爱穿旗袍的女人一定是爱生活、会生活的上等女人,而她却做到了长相与打扮天衣无缝的统一。
高倩真的很美,她更懂得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精美,她就像商场里的着衣模特,是我们学校一尊最顶级的纯美雕塑,也正是因为她无与伦比的穿戴,才使我们班级的女生纷纷效仿,个个走出去都是那么的鲜亮耀眼,个个都是那么的信心十足,个个都是那么的趾高气扬,也才使得“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在其他班级的准确体现,而她更是代表当时服装的最新潮流!
她的新潮和前卫,总是会招来诸多其他班级男生的眼球和女生的妒忌,当时,我们学校的宿舍比较紧张,男女共住一栋楼,我们班男生和化学系几个班都在二楼,女生就住在我们的楼上,我们隔壁班化学系就有一位大胡子小男生用两根捆绑在一起的长竹棍偷过她的喇叭裤和红丝袜,大胡子的行为被生活老师当场抓住,结果不得不亲自来我们班级找她赔礼道歉,还落得一个校内严重警告处分。
没想到,高倩做人很大气,大胡子被处分的第二个学期,她就亲自给老校长写了一封无比诚恳的建议书,请求校方原谅他的过错,并亲自把那件喇叭裤和红丝袜作为礼物送给了大胡子,最后,校方在一个星期后撤销了对大胡子的处罚,喜得他买了两箱苹果以示感激。因为高倩的深明大义,她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似乎又高了好几个层次。
高倩是个有心人,毕业那年,她给我们班级所有的同学和教过她的老师每人都编织了一副毛线手套,一只手套上绣有“高倩”的名字,另一只是个大大的“心”字,这一项伟大的工程,足足耗费了她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当时,胡宝宝已经在北京读研究生,高倩特意用挂号信把属于她的那一副邮给了她。三十年过去了,班上至少有一大半人还宝贝似地珍藏着那副手套。没事的时候,翻出同学的那些价值非凡的礼物,一定是最甜美的记忆。
毕业后,她一直坚持做了一名中学老师,专门教高中语文,这和她的专业和爱好很匹配,她爱好文学,字写得好,又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工作中可以如鱼得水。
相比起他人,她过的很温心、很甜蜜,她的丈夫乔建是大学里的著名教授,教授和她同年同月出生,却处处视她为心肝宝贝,爱她如掌上明珠,乔建时常在外面夸奖说,“因为有了高倩,我才信奉了上帝,才拥有了世界上各种美丽的色彩!得到她,我就等于得到了整个宇宙!”教授是个有心人,他家有一套二百多平米的大别墅,在他家的大房子里,他专门装修出一间四十多平米的房间,给她陈列自己的手工艺品,走进那间特殊又温馨的房间,你就好像走进一个小型的纺织品博物馆,里面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都是她的亲手杰作,简直让你目不暇接,为之感叹!人的力量最伟大,只要你想做,去坚持,什么事都可以搞定!二十几年来,她的丈夫一直有一个怪癖,就是从来不穿商店里卖的毛衣和袜子,只穿高倩专门为他编制的衣服,更多的时候,教授有个“怪癖”,他不怎么喜欢爱穿外套,更不愿意打领带,课堂上,讲座时,做客中,旅途间……教授的上身只有五彩斑斓的毛衣,没有褂子。这是一种爱好?还是处处在“显摆”?只有教授的心里明白。高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很多人都向往和羡慕的生活;她的幸福,也是她与世无争、心宽体胖、知足常乐的性格所决定的。
从恋爱的那一日起,他的丈夫就买了一些精美的日记本,日记本就放在教授的书桌上,他们俩利用业余时间共同书写了他们的生活日志,睡觉前,早起后,晚饭时,月光下,小雨中……他俩总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篇章和最开心的笑容尽情地记录下来,日志里有生活中善意的提醒,有柴米油盐的价格变化,有出门前的叮嘱,也有某一天对生活的收获或感悟;有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对方深深的爱意和眷念,也有吵架后真诚的忏悔和道歉……如今,他俩已经写了十多本这样缠缠绵绵、真真实实的二人世界,有的只有十多字,有的潇潇洒洒几千字,每一篇就是生活中一个精彩的瞬间,每一篇就是生活中一个精彩的爱情故事,每一篇也是他们爱的感悟和升华,高倩和教授也因为自己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得到了人家和社会的尊重。最近,听说一个很著名的导演看中了他们的家庭情感,想把他们平凡又特殊的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翻拍成电视连续剧,现在这些事情正在筹划之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恩恩爱爱和对生活的爱恋,会变成人们茶余饭后感叹的话题,会演变成为社会的一个显示正能量的典范。
人的烦恼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而聪明的高倩却真正做到了抛弃这些烦恼,用她的话说,那是一针一线延续爱!他们俩的甜蜜生活在圈子里是人人皆知,一些收藏家得知他们的感人故事,纷纷要以高价收买他们的十多本日记,可乔建和高倩坚决不同意。教授说,那段非同一般的甜蜜爱情不能变卖,不管他人出多高的价格,因为那段珍贵的情感是无价的,无价的珍宝和无价的爱情只能独属于他们自己。
小说封面

作者:黄宏宣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引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这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的一句话,这句不朽的经典已被众人所广泛认可和传颂。
岁月悠悠几人愁,滚滚长江天地流;何不挥毫写人生,今生今世无所忧。时间真是一把最无情、最公正的利剑,她会把人们存放在心底多年的情感和奢望毫不留情地割断!也可以把所有人都刺得遍体鳞伤!三十年前,也就是从1984年的秋季开始,我们有缘成为京都师范大学的同班同学,班上原来有50位同学,50张不同的笑脸,50个不一样性格的小人物,大家在我们的班主任孙浩文老师的带领下,浪漫、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了四年,那四年,我们疯疯傻傻;那四年,我们亲如一家;那四年,有我们太多、太美的记忆;那四年,足以让我们终身难忘。
1988年的毕业晚会上,大家泪眼涟涟,依依不舍,最后相互承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每一个整十年,不管大家身在何方,官居何位,也不管大家心境如何,家庭怎样,都是我们再聚首的日子!可是,十年,我们没有;二十年,我们也没有……
三十年快要过去了,如今,我们已有50个不同的家庭,有50个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不一样的家庭故事……在这些多彩斑斓的故事中,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精彩无限;有的悲壮哀凉、有的尽放欢颜;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悄然落泪……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回顾我们50位同学毕业后三十年间的蹉跎岁月,让人感叹和珍惜的总是那么多!那么深!那么久!多得无从统计,深得难以衡量,久得难以忘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千多年前的高适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我们班上的那些“知己”和“君”呢?如今,他们都在哪儿?他们过的好吗?
三十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很短,真的是很短!短得可以不去计较,短得也可以随手丢弃,可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让人不舍得忘记,更不愿意轻易割舍,因为她几乎占据到一个正常人生命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异常重要的三分之一。
三十年前,丁有志就是学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也是我们八八(1)班的宣传委员兼“跑腿员”,那时候,他专门负责校学生处的宣传和联络工作。在学校,他的活动指数和人气指数始终超旺,跳蚤似的身影在校园中穿梭的频率也最高,当然,他还是我们老班孙老师最得力、也最信得过的助手之一。不过,最近,丁有志真有点烦,烦得茶饭不香,烦得彻夜难眠,烦得抓耳挠腮……因为大学毕业将近三十年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彼此的承诺,可眼看三十年都要过去了,全班50位同学还没有集体团聚过!虽然彼此间也时有小范围的相聚,可那都是寥若晨星,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是孙老师结婚的时候,也只有一半多的人前来参加,这是他做宣传委员留下的最大遗憾,看到其他班级的校友经常聚会、喝酒、结伴郊游,就像亲兄妹一样团结,丁有志的心里时常有些莫名的失落,甚至还伴有太多的伤感——强烈的、刺心的那种伤感!他盼望着有那么一天,班级50名同学一个不落地聚在一起,大家喝酒、聊天、叙旧……如果能重新拾起那段已经丢失多年的情感,该有多好!
古人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可他就是放不下当初相互间的那一句承诺,他在盼望着,时时刻刻在盼望着……什么时候,我们再重新圆梦母校?圆梦在八八(1)班那间低矮还有些潮湿的教室里?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深圳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你有一封信》突然间在深深地感动着他,电视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了寻找失散62年的同桌,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来,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他们终于得以重逢,虽然他们的相聚来得晚了一点,可还是圆了他心中62年的梦。望着舞台上那62年后深情的拥抱和在场观众的真情祝愿,丁有志竟然一次次的泪如溪流。
三十年,就这样悄然过去了,如今,我们八八(1)班的同学都在哪儿呢?他们过的还好吗?他们还会像当初一样心无杂念、无拘无束、笑口常开吗?他们还健健康康吗?他们是不是已经被岁月催促的容颜已老?他们的脸上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会心的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神情?他们还记得当初许下的承诺吗?三十年了,他们的模样还是那么的清晰可见吗?他们洒脱、滑稽、可爱、单纯的风采还依旧存在吗?不会的,三十年过去了,许多人的头发该白了吧?牙齿是不是已换成假的?有些女生快退休了吧?他们是否还能记得三十年前的同班同学和大学里教过他们的老师……
无情的时间在飞翔,激动的心儿在荡漾!期盼中的聚会何时才会到来?他的内心一直在深深地渴望!渴望着喜从天降!渴望着天明一睁眼就能见到久别的同学和老师!
伴随着一曲《迟来的爱》的音乐,丁有志极不情愿地和衣进入了梦乡。朦朦胧胧中,他突然接到班主任孙浩文老师的电话,说有要事相商,让他火速去他办公室报道。起先,真以为自己在做梦,用手弹了几下脑瓜崩,并回拨个电话给孙老师,才发现一切都是真的。放下电话,他立刻翻身下床,飞奔到老师的办公室,一看,班长陶海生也在,看着海生杯中满满、却淡淡的茶叶,他知道老师和班长已经等了他很久。老师起身亲自为他泡了一杯上好的铁观音,坐定后,孙老师拉着他的双手,告诉他说,想要请他和陶海生再度出山,搞一个以“三十年了,你还好吗?”为主题的同学聚会,商谈中,年近花甲的老班声音突然有点激动!有些颤抖!还有些眼泪婆娑!他说他也是受了87年版《红楼梦》剧组的演员一起团聚的影响和感悟,看到演员陈晓旭的不幸离世,联想到自己的学生宋长松的辛酸遭遇,突然间自己独自感叹,人生苦短!很多的事情如果再不马上去做,就怕以后真的没有机会了;老班还说他这几天一直都在失眠,他从教30年了,最想看的、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想得夜不能寐,想得望眼欲穿。
拉着丁有志和陶海生,孙老师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当年的集体照和宋长松的单人照,老师陡然落泪。最后,孙老师还义正词严地给他俩下达了死命令:三个月之内,必须把50个人的所有信息搞得清清楚楚,和每人至少保持十次以上的通话记录并逐一落实到位;定好饭店、宾馆和活动流程。最后,多情善感的孙老师是大声吟唱着《同桌的你》送他们二人离开的。
走出恩师的办公室,望着熟悉的学校路灯和大门,丁有志和陶海生竟然相拥着在梧桐树下倏然落泪了,那滴滴滚落的泪珠引得不少学弟学妹们纷纷止足观望。不知详情的路人只看到两个大男人深情的拥抱和不曾停止的眼泪,哪里懂得他们内心三十年的期盼和真情?是呀,四年间堆积的情感,换来了三十年的牵挂,不是说可以随手丢弃的!他们俩的心境和老师一样,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思念,一样的怀旧!一样的对过去的情怀依依不舍!
而在此时此刻,班上其他人是不是也都和他们一样的情节呢?也许是,也许不是!
连续失眠了好多天以后,丁有志和陶海生又坐在了一起,他们拿着那张早已经发黄的集体照,逐一回味过去,回味着同学们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们想知道,这么多年了,谁的脑海里还在反反复复回想着那些曾经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他们清晰可见的影子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在俩人的眼前一一闪过,三十年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年轻、天真和充满朝气;当初,他们是那么的青春靓丽、血气方刚和充满霸气,如今,他们都在哪儿呢?他们过的还好吗?他们的人生和家庭还都顺利吗?三十年的时光磨砺,他们是依然心潮澎湃?还是早就心静如水?他们是否还记得我们的老师、记得自己的同桌和另外49位同学的模样?他们是否还时常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趣闻异事?说着,想着,丁有志和陶海生不禁有些紧张和害怕起来!想着,说着,他俩的眼泪不知何时又顺着脸颊悄悄地流淌下来,像条情意绵绵的小溪,一直滑落到地板上,他俩想念那些同学,想念已经去世的宋长松,可又害怕见到他们,这种矛盾又复杂的心境竟然把他俩折磨得苦不堪言!三十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更何况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三十年!
躺在沙发里,《同桌的你》的音乐再一次缓缓响起,丁有志和班长拿着班级的集体照反反复复地对照着,一个一个地辨认着他们的名字,回忆着他们的影子,追寻着他们的故事,慢慢地,50个人的形象就像昨日刚刚翻过去的旧日历,历历在目;慢慢地,那50张模糊的笑脸清晰可见,如今呢?如今的他们……他们……丁有志对他们一一作了丰富的想象和猜测?
这三个月,老班和丁有志马不停蹄;这三个月,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是累并快乐着……
让老班和丁有志欣慰的是,这次三十年后的首次大联欢,所有的同学一个不落地都来了。原定于三天的聚会却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一个多礼拜,大家还是不愿意散去。三十年的人生洗礼,无情的沧桑岁月似乎变得有一点苍老,尽管他们个个都精心包装了自己,都想追求这次聚会的精彩亮相和最完美无缺,为了30年后这次特殊的聚会,所有的人也都义无反顾地抛弃了“随意”二字,都想把自己最光艳、最唯美、最煽情的一面展示在同学中间,可他们都已人到中年,个个都改变了模样,变得不再年轻,变得千奇百怪;他们脸上的皱纹明显多了,无拘无束的笑声却少了;经历的苍伤和世事多了,快乐无邪的心境少了;人生的阅历多了,真诚可爱的童趣少了;内心的成熟多了,无拘无束的恶作剧少了……
走进酒店的那一刻,许多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惊异、甚至有些紧张的表情,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左顾右看,而后疾步冲向前,奔向欢迎横幅和电视大屏幕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先是紧紧握住那一双双似曾相识、却又很陌生的双手,第一句话说的好像都是“您是……您是……让我想想……不要急……让我想想……您是……不对……不对……不对……哦……对了!对了……我想起来了……想当初……还有……”等听完对方的解释,两人彼此刚刚分开的双手又很快就再一次相握起来,久久不愿意分开!即使是分开了,说到动情处,俩人的双手不自觉地又重新握在一起,两人的身体不自觉地又重新相拥在一起,那份纯真的情感真的是无以言表。那份感动,久未相见;那份感动,催人泪下;那份感动,又还能维持多久?
聚会的第一天上午,孙老师就说,想要特意安排大家上一堂特殊的人生课。时隔三十年了,我们当初那位年轻力壮的恩师也满头银发,已经即将退休。此时此刻,他还会给大家讲些什么呢?正当大家满脑疑惑时,可爱的老师把大家请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并让大家按照原来读书时的座位表依次坐好。遗憾的是我们的宋长松同学去世已二十多年了,幸运的是他的位置上并没有空着,坐的是他的前女友张蓉,而细心的孙老师执意把第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亲自端给了她,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感谢。接着,老师依次按照学号给他的每一位学生都泡了一杯好茶,这个动作,老师要坚持一个人完成,并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他说,今天,我想请大家看一场电影《新少林寺》。看电影之前,老师笑着对大家解释说:“这部电影大家也许看过,但可能没有看明白,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不过,是一堂人生励志课。大家可一定要做到专心致志!以前,我们上课都很民主,可以说话,也可以讨论,但今天不可以,请大家静心看完电影,看完后,我还有话要说!”
将近二个小时的电影很快结束,没想到,电影刚刚落幕,我们尊敬的孙老师就在荧幕上打了六个大字“放下!就是圆满!”站在讲台上,孙老师只简短地说,“莫管过去怎样,莫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今生依然无怨无憾,因为我们舞动的是不悔的青春!是我们心中满满的爱和永远不能更改的快乐!三十年过去了,我什么也不想再多解释了,三十年间,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个人也罢,所有的一切喜怒哀乐和恩恩怨怨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值得大家去精心封存!我只想让同学们彻彻底底放下!放下!就是圆满!放下内心所有的怨恨和阴霾,让完美的周围和世界处处聆听爱、音乐和微笑的芳香!”老师还请大家带着思考、带着感恩再一次看着“放下!就是圆满!”这六个字,每人必须看十分钟,所有的人什么话也不要说。十分钟后,他特意邀请我们的师母和他共同为我们演绎了一首经典名曲《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大街头,让阳光温暖凄凉的心头,蓝天高高好气候,山又明水又秀,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小巷口,让微风吹散胸中的烦忧,粉白墙里花开透,草如荫景如秀,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把我们的悲哀送走,送到小河流,让流水冲去多年的离愁,有情人来到桥头,流水清鱼双游,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丢在脑后,我在你左右……
对于孙老师的刻意安排,许多同学都开始泪眼溢涟,继而一下子明白了恩师和师母的用心良苦,歌唱到一半,大家便一起涌向了老师,几十个人的齐聚,几十双眼睛的交织,几十个思想的完美统一,统统奔向了老师的心坎里。还没有走出会议室,他所有的学生似乎已经读懂了老师的深情厚谊和用心良苦,老师在片刻间再次成了我们的中心轴,联想到自己三十年的经历和感悟,许多钢铁一般的男生都抱着恩师仰天长叹,更多的女同学却是泪如雨下!
是的,放下!就是圆满!是的,放下!就是圆满!
三十年了,那是我见过的最长久、最安静的一堂课!也是最精彩、最煽情的一堂课,而听课的都是一些年过五旬的壮年人。
那天的感叹和眼泪,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和深深回味!我们可爱的班主任,他永远最懂、最疼他的学生!他知道在三十年后,应该教给他的学生什么样的思想灵魂和生活方式!他更知道,三十年间的风风雨雨,他的学生该追求什么,该摒弃什么!
是的,放下!就是圆满!是的,放下!就是圆满!
眼泪,是老师送给我们最大的爱,是老师回馈给我们最大的礼物。那天,数我们孙老师的眼泪最多,他挨个握住张蓉和他的每一个学生,淅淅沥沥的眼泪始终没有停止,这是我们看见亲爱的孙老师再一次为了他的学生泪流满面。
三十年的期待,换来了一个星期的相聚,虽然大家的容颜依旧,但是,三十年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大家,让我们失去了很多青春和梦想,可我们也增添了许多的白发和皱纹,多了一些牵强的笑容,多了一些莫须有的礼仪和尊敬,更多了一些成熟、自信、风度……所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年轻,不再幼稚,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有的幸福甜蜜,有的悲惨凄凉……
三十年了,我们的同学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请看我们一一分解。